某地金属矿山自动化监测服务项目-中科岩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某地金属矿山自动化监测服务项目

发布时间:2025-07-14

1. 项目简介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国在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后,从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和安全文化等方面入手,强化安全监管工作。但受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法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矿山类事故多发,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该矿山位于内蒙古某市,矿区占地面积3.02平方公里,矿山与2016年7月开始建设,2019年3月进入试生产阶段,2020年1月转为正式生产。

该矿山为采选联合生产企业,矿山储量1327.8万吨,露天矿山服务年限10.5年。矿石平均品位:铅1.58%、锌3.37%、银20.92g/t、铁10.13%。设计规模为年处理量99万吨,日处理量为3000吨。目前采矿方式为露天开采;选矿采用先进的铅锌依次优先浮选、铅精矿再磨精选工艺;尾矿为干式排放,尾矿砂由皮带机输送至尾矿库内碾压堆存。

2. 监测目的

通过对露天矿边坡主要技术数据的实时监测监控,巡线员数据的实时查询,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等。实时了解该边坡安全状态并做出预测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监测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

1)使用实时监测技术,监测边境的位置变化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监测下降量内部位置等情况;

2)使用边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接收,管理,曲线成图,报警等;

3)该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满足边坡数据管理中心和市局数据中心以及总站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

3. 点位布设

根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AQT 2063-2018,具体规定如下:

1)表面位移监测

①表面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②监测基点设置应不少于3个,且设在稳定区域内。

③采用接触时位移监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点应与边坡牢固结合;

b. 表面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应共用一个测点;

c. 沿主滑方向及滑动面范围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d. 测线水平间距不大于100m,测点垂直间距不大于50m;

e. 未开采至最终边坡时,应在采场边坡上设置临时监测点;

f. 长期性表面位移点底座埋入的深度不小于1.0m,冰冻区应埋入冰冻层以下0.5m;

g. 对于岩质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大于6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3mm;

h. 对于土质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2mm,垂直位移监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0mm。

采用非接触式位移监测方法时,应覆盖需监测的采场边坡分区,监测结果误差不大于6mm,有效监测点水平、垂直间距均不大于50m。

2)爆破振动监测

①爆破振动监测主要进行质点振动速度监测,起爆前应对质点振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按照GB 6722规定。

②应在离爆破中心位置由近及远布置测点。

③已经形成的最终边坡的爆破振动速度监测测点应设在主滑方向最底部坡脚处,测点不少于3个;未形成最终边坡或最终边坡出露高度小于50m时,应设置在边坡主滑方向的临时边坡面坡脚处,测点不少于3个。

④爆破振动速度监测应同时测定质点振动相互垂直的三个分量,质点振动速度为三分量中的最大值。

⑤爆破振动速度监测精度应不大于0.001cm/s。

⑥爆破作业时应以边坡坡脚允许振动速度为指标进行预警,靠帮边坡坡面质点的爆破振动速度应小于24cm/s。

3)降雨量监测

①露天矿山企业应进行根据降雨量监测结果结合天气预报对灾害天气进行预警。

②安全监测等级为一、二、三级采场边坡的露天矿山企业,应建立雨量监测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显示降雨量,统计日降雨量、月降雨量和年降雨量,并生成报表。

③雨量监测方法按照SL21要求,允许误差不大于0.1mm。

4)视频监控

①应对采场边坡进行宏观视频监控,监控范围应覆盖主要坡面。

②视频监控图像质量的指标应符合GB 50198的规定。

③视频监控的功能与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供电等应符合GB 50395的规定。

④视频监控应支持按摄像机编号、时间、事件等信息对监控图像进行备份、查询、回放。

视频监控应具有夜视功能或配备辅助照明装置。

4. 测点统计

5. 现场图片

5. 岩创可视化云平台数据展示

本项目通过岩创可视化云平台观查数据,根据设置报警值,数据变化达到预警值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提供有效预警,提高了矿山边坡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同时还促进了绿色矿山建设,通过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推动矿业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们将持续创新,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